辨别和田玉的真假需要综合考虑多个方面,以下是一些常用方法和关键特征,帮助初步判断:
一、核心辨别方法
观察结构(透光看)
真玉:在强光手电筒侧照下,内部呈现纤维交织结构(类似毛毡或絮状),质地细腻致密,可能有少量棉点、水线等天然杂质。
假玉:结构过于均匀(如玻璃仿制品)或混沌不清(如石英岩染色),部分人工合成的可见气泡或颗粒感。
测试硬度和密度
硬度:和田玉硬度约 6.0~6.5,可划动玻璃(但可能损伤玉石,慎用)。
密度:真玉手感沉甸甸(密度 2.95~3.17 g/cm³),同等大小的假玉(如塑料、玻璃)通常较轻。
检查表面光泽和质感
真玉:呈现温润柔和的油脂光泽(像抹了薄油),手感滑而不涩。
假玉:玻璃仿制品光泽刺眼(玻璃光),树脂或塑料制品则手感发腻或干涩。
二、警惕常见造假手段
染色处理(冒充籽料皮色)
假皮色:颜色浮于表面,呈点状或堆积在裂隙中(用酒精擦拭可能掉色)。
真皮色:自然过渡,深入肌理,多分布在籽料凹陷处。
其他玉石冒充
石英岩(京白玉):透明度高,颗粒感强,无油脂感。
岫玉、大理石:硬度低(小刀可划动),质地松散。
玻璃仿制品:内部有气泡,断口呈贝壳状,手感轻飘。
合成材料
树脂或塑料:燃烧有异味,热针接触会熔化。
三、简易测试(需谨慎操作)
水滴法:真玉表面水滴凝聚成珠状(因密度高),假玉可能快速散开。
听声音:真玉轻轻敲击声音清脆悠扬,假玉声音沉闷。
导热性:真玉导热慢,贴皮肤初始感觉冰凉且持久;玻璃迅速变温。
四、权威鉴定是终极保障
专业机构检测:
购买高价和田玉时,务必送检国家级珠宝鉴定中心(如NGTC),获取证书。
证书会注明:"和田玉"(广义透闪石玉),并标注是否染色、充胶处理。
注意:证书不区分产地(新疆、青海、俄罗斯等需经验判断)。
避坑指南
勿贪便宜:和田玉稀缺,低价“籽料”多为假货。
警惕完美品:天然玉石多有瑕疵(棉、裂、水线),完美无瑕需警惕。
渠道选择:远离旅游景点、地摊,选择信誉商家并索要证书。
籽料谨慎入手:皮色和毛孔易造假,新手建议先从山料入手。
总结
初步鉴别口诀:
灯照看结构(纤维交织),
手掂试压手(密度高),
眼观油润感(脂光泽),
皮色要自然(忌艳丽浮夸)。
最终建议: 高价和田玉务必以权威证书为准,切勿仅凭经验冲动购买!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