痛失PC霸主地位 今日联想如何重现王者荣耀
联想,曾经的PC霸主,多年的IT领军企业,如今的日子过得有些艰难。
根据IDC数据显示,今年一季度,在全球PC市场,惠普的总出货量计1310万部,而联想总计1230万部,落后80万部。这是自2014年以来,联想成为世界第一PC厂商之后,首次落后于自己的竞争对手,痛失霸主地位。

不仅如此,联想集团的其他业务主要业务也面临巨大考验。
联想的2016/17财年中报显示(联想财年为当年4月1日至次年3月31日),其主要三个主营业务同时下跌:个人计算机和智能设备业务,收入同比下跌8%,移动业务同比下跌10%,数据中心业务收入同比减少4%。比较新的三季报显示,虽个人计算机和智能设备业务收入止跌微升2%,但是移动业务和数据中心业务同比分别下跌23%和20%,呈加速下滑之势。根据联想2月底公布的,截至2017年3月底止的第三季业绩,净利润只有0.98亿美元,同比大幅下跌67%。
收入下滑,市场萎缩,使得联想集团在整个大联想的业务重要性,也在逐步下降。4月6日,在接受媒体采访时,联想集团母公司——联想控股的掌舵人,柳传志这样评价当下的联想集团:“从去年业绩来看,联想集团仅是联想控股旗下贡献不到三成凈利润的子公司。”
2016年11月,联想集团董事长杨元庆在内部信中提到,联想的战略就是“吃着碗里的,看着锅里的,种着田里的。”所谓“碗里的业务”就是个人电脑业务;“锅里的业务”是指移动和数据中心业务;“设备+云”则是“田里的业务”。
如今,碗预净、锅将干,而田未孰。曾经联想,为何落到如此地步?
移动业务之殇
联想集团取得现在的成绩,很大程度得力于在PC市场上的成功。
2004年,已经在亚洲市场取得25%的份额的联想,突然对外宣布,收购IBM的PC业务。这个在当时被称为“蛇吞象”的收购,在其后很长一段时间里,在经济学课堂上被当做一个反面案例来介绍。理由是,出于安全担忧,美国政府开始限制使用并购后的IBM电脑。更重要的,因对中国产品质量的一贯担心,美国的普通用户也开始纷纷转向戴尔等其他美国品牌。当时的惠普CEO梅格?惠特曼表示:“联想收购IBM x86业务四个月来,惠普已经从IBM手上赢得六百多个订单。每天惠普的利润都在不断增长。”
不过当时的联想并没被所动,而志在高远。通过多年的努力,2014年,联想成了无争议的全球PC老大,并保持至今。更重要的是,联想PC通过IBM的收购一举打开欧美市场,完成了联想全球化布局。
模仿总能成为成功的比较短路径。PC模式的成功,使得联想自然而然的想在移动业务上再次重演。但是这一次,并不顺利。
联想移动业务也曾辉煌过。2012年,联想手机的国内市场份额从前一年的4.1%猛增到11.0%,2014年,这个数字进一步提升到12.41%。当时的联想手机在国内,座二望一,仅仅排名三星之后。杨元庆把当时联想移动誉为:“比较有希望挑战三星和苹果,是比较有希望的联想业务”。
和PC业务一样,在国内战场取得成功之后,联想移动把目光转向了国际市场,方式依然利用国际大公司作为成功的跳板。这一次联想的目标是通信巨头——摩托罗拉。
2014年,在收购IBM PC业务整整10年之后,联想花费29亿美元从谷歌手中买下摩托罗拉移动公司。联想预复制PC的成功,但结果不甚理想。
2014的摩托罗拉早已经失去王者地位,市场份额早已少到可怜的地步。 在全球手机生产商中只排16位,占市场的份额只有1%,几乎到了被挤出市场的地步,即便在美国本土,摩托罗拉占有率也很低。数据显示,2014年,摩托罗拉在美国市场占的份额只有6.8%,远远落后被苹果的42.5%和三星的29%,甚至排在LG、HTC之后。很显然,联想借此进入欧美市场的希望落空。
重要的,斥巨资29亿,连摩托罗拉手中比较重要的王牌——专利技术都没有拿到。收购之后,谷歌依旧拥有摩托罗拉的专利,而联想只是拥有使用许可而已。
落后的根源
开拓国际市场受阻,而国内市场又翻了天。
2014年,正在联想为海外事业困惑不已的时候,国内移动的市场发生了巨大变化。当时国内市场,运营商对于渠道有绝对把控权,七成以上的手机由运营商卖出。以联想为代表的,红极一时“中华酷联”,因与各大运营商的良好的合作关系,轻松占据手机市场的半壁江山。
过于轻易的成功,让联想松懈了对于市场的判断和创新的努力。
当时,国内用户已经完成了功能机的普及教育,正向高性能、高体验的智能机转变。一批以小米、OPPO、vivo为首的新兴力量正在兴起,而联想对此的反映明显滞后于市场。时任中国移动终端公司总经理的穆家松对此评价:“联想在这场转换中几乎没有任何准备。”
市场是残酷的,麻木带来后果是,联想移动从2014年以后大幅度下滑,到2016年,销量排名已经排到了十名开外,仅仅卖出手机300多万台。这其中,还包括为数不少老旧机型。有媒体报道,联想S920——这款款2014年上市的手机,依然在联想的京东旗舰店售卖。

即便在PC领域——安身立命之本,联想的创新也显得扭扭捏捏。收购IBM PC13年来,Thinkpad还是那个Thinkpad,小红点依然是那个小红点,除了惯例的升级硬件,联想好像更多的满足于软件微创新带来的安全感。后果就是,市场逐渐被Macbook、微软Surface、Dell xps等等蚕食。虽有联想Yoga试图努力挽回颜面,但是对于整个市场的影响力正越来越小。
有数据显示,联想过去十年累计研发投入为44.05亿美元,不及同为“中华酷联”华为2014年一年的投入。其中仅2015财年研发占比收入达到2.6%,其余年份均低于1.9%。创新,正在逐渐成为联想集团落后的根源。
试图转变
面对困境,联想试图转变。
2016底,杨元庆宣布了联想新的战略目标:短期内将加大PC产品研发力度,为PC加入智慧和云服务的新元素,形成“PC+云”的新常态。中期目标是移动业务和数据中心业务。长期目标是,打造基于人工智能技术和云服务的新型智能终端,发力“设备+云”领域。
也就是说,未来的联想准备在即将到来的万物互联时代再次一试身手。其实说到底,联想在中国互联网的前两次大潮的征战中,战略上一直高人一筹:PC时代无可非议的一哥,移动互联网时代也布局甚早,只不过,一度辉煌,多年的霸主,让其在成功光环下,忽视了自己因庞大而成的阴影,变得有些麻木,步履蹒跚。
这一次,联想瞄准人工智能、万物互联,再次站在战略发展的制高点上。但是,如何忘掉王者身份,立足当下,以人为本,创新为根,完成破局,还要看联想自己。
只不过,留给联想的时间还多吗?

欧非地区14国PC业务市场份额联想夺冠
盛夏7月,联想集团现任总裁兼CEO杨元庆内心一片火热。他从同样火热一片的中国专程飞到了凉爽的丹麦哥本哈根,不为避暑,他说:“欧洲-中东-非洲大区整个团队很给力,PC业务14个国家市场份额排名首位,年年都在刷新成绩。我这趟是专程来给团队点赞的!”无论是PC业务、平板业务还是智能手机业务,2016年联想EMEA大区的业绩都让人惊喜连连:2016年联想PC丹麦、德国、波兰等1

联想杨元庆:联想PC业务将在本财年恢复正增长
据路透社北京时间7月20日报道,联想集团CEO杨元庆今天在接受采访时称,联想PC业务将在本财年(截至2018年3月)恢复正增长。联想与惠普公司争夺全球最大PC制造商地位。截至今年3月的2016/2017财年,联想恢复盈利。不过,由于零部件成本上涨,新产品营销支出飙升,联想智能机业务亏损扩大。杨元庆杨元庆今天在上海举行的联想人工智能活动间隙表示,联想与日本富士通公司就

联想重组中国区业务 做好PC产业依旧是核心
日前,联想宣布刘军回归的同时,其还重组了中国区业务,即成立相互独立的个人电脑及智能设备集团(简称PCSD)和数据中心业务集团(简称DCG),其中刘军将担任联想集团执行副总裁兼中国区总裁,领导中国区PCSD业务。童夫尧担任集团高级副总裁兼中国区总裁,负责DCG中国的端到端业务以及全球超大规模数据中心业务。那么此次联想中国区两大业务的重组,尤其是刘军的回归,对于联想意味着什么?其实,当

联想虽成功扭亏,前途却依然不光明!
联想刚发布了2015/16财年第三财季(截止2015年12月)的业绩,营收同比下跌8%至129.13以美元,净利润同比上升19%至3亿美元,成功扭亏为盈,但是PC和手机业务均同比下跌,其前景让人担忧。联想各项业务发展情况在这个季度,据IDC数据全球PC销量同比下降10.6%,是有历史记录以来下降最快的季度,在PC前三强中联想、惠普、戴尔的出货量同比分别下滑4.5%、10.1%、

联想Q1财报:营收107亿美元 净利润下跌51%
8月13日消息,联想集团(HKSE:992)(ADR:LNVGY)今日公布截至2015年6月30日的第一财季业绩。季度营业额为107亿美元,年比年增长3%。第一财季税前利润年比去年减少80%至5,200万美元。净利润同比下跌51%至1.05亿美元。联想的全球个人电脑市场份额高达20.6%,创历史新高。联想在各大区的市场份额均有所提升,更在关键的美国市场名列第三,市场份额取得13%的新高。联

联想集团计划进行私有化?回应不靠谱没打算
有自媒体爆料称,联想集团正在计划近期进行私有化,联想集团也计划进行高管调整,杨元庆将退居二线只担任董事长,而最近刚返回联想的刘军将出任联想集团新一任的CEO。对此,联想公关人员向新浪科技否认此消息。此外,联想集团副总裁、中国区首席市场官王传东也对新浪科技表示:“这个消息肯定不靠谱,联想没有私有化的打算”。自媒体援引消息人士称,联想集团将很快私有化。但也有消息人生表示,联想集团私有化的事
